今年以来,我国稳外贸稳外资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8%;前4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2%,对国内经济稳步恢复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不过,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于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美欧等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如何看待未来国际贸易形势及新趋势?中国如何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针对这些热点话题,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表了真知灼见。
(相关资料图)
“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对于稳住外资非常关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很多地方的制造业外资增量主要靠再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讲,仅仅改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是不够的,怎样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非常关键。
对于我国外贸形势,张燕生表示,我国当前正面临贸易转型,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较大。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为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未来,国际贸易环境将发生变化,已经出现从离岸制造、在岸制造、全球制造到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和友岸制造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挂钩不脱钩、合作不对抗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展望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谈到,国际贸易正在缓慢发生长期的构造性变化,未来的贸易将是数字化的、绿色的、具有包容性的,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张向晨认为,数字化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主要技术因素,其改变了传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方式,创造出很多新的产品与交易方式,增加了服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数字化的发展还延长了全球的价值链,也使全球的价值链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影响了全球生产的布局。相应的,数字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市场管理体系、知识产权这四个要素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
“贸易对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在张向晨看来,更好、更便利的国际贸易会有助于资源在全球的调配,提升各国应对气候的韧性;贸易也有助于降低减排成本,避免单边行动造成的负面结果。
此外,张向晨谈到,国际贸易正在发生构造性变化,包括安全要素重要性提升、跨国公司加速多元化布局、大国博弈加剧、新领域竞争激烈、发展中国家分化加剧等。这些变化是缓慢发生的,目前世界贸易的开放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全球化趋势不会消失。
“基本的安全共识是开展自由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教授屠新泉说,如果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信任,将很难开展自由贸易。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大力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寻求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性,共同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其次,要坚持对外开放,努力扩大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的经贸合作基础,维护和促进经济互利共赢。再次,要高举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旗帜,通过自身实际行动遵守规则,捍卫WTO的作用和地位。
“在安全焦虑之下,国家层面存在一个产业链悖论:在全球产业中最有竞争力,同时又希望产业链完全自主可控且不依赖于进口,二者是无法同时实现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表示,美国的应对策略是充分利用其技术水平更高的优势与盟友的稳定关系。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主攻关;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要保持业务连续性,向供应商解释多元化战略的原因。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08-29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